首页>理财学堂>投资进化论>全集
回本之后该留该走?怎么跳出“回本焦虑”的怪圈?
发布时间: 2025-09-03来源:广发基金

采编头图-投学坊logo2.35-1.png


“亏10%稳如泰山,涨1%坐立难安。”这句调侃,道出了许多基民朋友最近的心声。

随着A股各大主流指数突破前高,不少人的账户也终于迎来了“回本时刻”,甚至开始小幅盈利。不过,账户回本带来的除了喜悦之外,还有新的焦虑:回本之后又该怎么办?继续持有会不会再次被套?卖掉的话后面踏空了咋整?

今天,咱们就结合投资心理和一些经验分享,和大家讨论一下,回本时刻该怎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为何“回本”了反而更焦虑?

这种冲动主要源于两大心理因素。

首先是“损失厌恶”的心理在作祟,人们对损失所带来的痛苦的敏感度,要远高于同等收益所带来的快乐。亏损时,大家往往选择“死扛”,希望市场反转,但一旦回本,人们就会急于逃离想象中的“再次亏损被套”,出现“一回本就想卖”的现象。

其次是机会成本的考量,人们担心继续持有的基金会再次下跌,从而错过其他潜在的投资机会。

这种“怕错过”又“怕反复被套”的矛盾心态,共同催生了强烈的回本焦虑。


如何跳出“回本焦虑”的怪圈?

要想不被“回本焦虑”所左右,我们不妨回归投资的本质,思考3个最核心的问题:买什么、买多久、怎么买。想清楚这3个问题,就能清楚每只基金在投资组合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源头上减轻焦虑。


01
买什么:找好“下家”了吗?

当大家一回本就想赎回,可以先想一个问题:如果赎回,资金要投向哪里?

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标的,就算赎回后再投资,也很可能只是“左手倒右手”。只有当“下家”要优于“现任”时,赎回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决策的核心在于,评估当前持仓是否值得持有,并将其与潜在的机会进行比较。

如果持有的是主动管理型基金,我们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评估:

基金经理是否发生变更?

基金的投资理念和策略是否与市场相匹配?

基金的中长期业绩(例如过去3~5年)是否优秀?

……

如果经过评估,基金的基本面已经恶化(例如长期业绩下滑、风格漂移等),那么回本可能就是个调仓换基的好机会,可以考虑寻找更优秀的替代品

而如果持有的是指数基金,是否赎回就可以综合考虑所跟踪指数的性价比。以估值指标为例,如果指数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如80%分位点以上),那风险其实已经比较高了,此时就不妨考虑切换到估值更合理的领域,通过“高切低”来降低组合的风险。


02
买多久:根据资金期限匹配投资期限

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这笔钱打算投资多久?

有时候,资金的期限属性,将影响它所能承受的风险水平。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用什么样的钱,买什么样的产品”

短期资金(如几个月内就需使用):像生活备用金、短期计划开支等短期资金,几乎“输不起”,一旦遭遇回撤,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它恢复。所以,这类资金可以考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风险偏低的产品。

中长期资金(如3~5年甚至更久):像子女教育金、养老储蓄等中长期资金,距离使用时间较远,有足够的时间跨度来穿越牛熊周期。那么,就可以根据个人风险偏好,配置一些更高风险收益的产品,比如偏股型基金指数基金

很多人之所以总是担心被套,原因往往就在于期限错配——错误地用短期要用的钱去追逐高风险的资产,这种错配注定了投资过程会充满煎熬。因此趁着回本,大家可以检查持仓是否存在错配现象,进行匹配调整。


03
怎么买:不懂的不买、分散配置

在最后“怎么买”的具体策略上,我们需要注意两点:不懂的不买、分散配置。

有句话叫“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如果你对某类基金或投资策略完全不了解,遇到波动就更容易被市场情绪牵着走。“买自己看得懂的东西”是我们投资的一大原则,只有投资自己充分理解并信任的资产,才能保持内心的定力。

至于分散配置,就更好理解了。咱们都听过“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单一资产带来的冲击。“核心-卫星”策略、杠铃策略等等,都是非常经典且实用的资产配置策略。

举个例子:“核心-卫星”策略

核心仓位:占比较大(如60%~80%),作为组合“压舱石”,配置走势相对稳健的资产,如优质债券基金、代表大盘的宽基指数(如中证A500、沪深300)等。

卫星仓位:占比较小(如20%~40%),作为收益增强的“助推器”,主要配置进攻性更强的资产,如高成长的行业主题基金(如科技、创新药方向)、弹性较大的宽基指数(如创业板指、科创50)。

有朋友可能会问:难道做到了以上这3点,以后就不会再被套牢或者踏空了吗?

当然不是!

市场短期的波动是无法精确预测的,但如果在回本的当下,我们在“买什么”“买多久”“怎么买”这几个关键环节上都做了功课——选择质地优良且估值合理的基金、让资金期限与投资期限相匹配、构建科学的投资组合——那么下一次,至少我们可以不必再为“现在该怎么办”而焦虑。

因为,每一笔资金的目标、风险和预期,每只基金该扮演的角色,我们都已心中有数了。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全集
2025-09-15
有人盈利丰厚,有人仍待解套,接下来该如何做?
2025-09-10
为什么说“牛市更容易亏钱”?3招助你打破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