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多识广,发现基遇。这里是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欢迎来到《年轻人的理财第一课》。
小伙伴们听说过“万元户”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万元户”就是土豪的代名词。只要家里能拿出1万元积蓄,就可以和周围人拉开差距,过上令人45°仰视的生活。
后来,积蓄过万的家庭越来越多,“万元户”的概念也就过时了,“百万富翁”的说法又流行了起来。只要积蓄达到100万,就可以跻身富翁的行列。
可到了现在,对于在一线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来讲,哪怕有一百万积蓄,仍然可能买不起人生中的第一套房。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储蓄的数额在变多,但不少人都有一种隐隐的感觉,钱好像越来越不值钱了。
同样是100元,过去可以覆盖一个家庭整月的开支,而现在也就是一个年轻人三四天的生活费;同样是买肉包,过去1块钱可以买三四个,现在1块钱只够买个包子皮儿;同样是买雪糕,过去五毛钱就可以买一支,现在动不动就要三四块,甚至十几二十块。
这种物价上涨导致钱变得不值钱的现象,在经济学中叫做“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货币超发。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喻。
在遥远的乌鸡国,全市场只有5千只乌鸡,市面上流通着5千元的货币,平均每只乌鸡1块钱。
一年后,养殖场扩大生产,乌鸡数量增长到了1万只;与此同时,乌鸡国印了更多钞票,让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增加到了2万元,乌鸡的均价也就涨到了每只2元。
在这个简单的模型中,货币增发的速度超过了乌鸡数量增加的速度,从而产生了通货膨胀,直接体现就是乌鸡涨价了。
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动力,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岗位;而且,老百姓手里的钱多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刺激消费。
现实中,许多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都会允许良性的通货膨胀存在。
然而,对于个人而言,通货膨胀有时就像财富积累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因为财富增长的同时,物价也在上涨。
如果财富增长的速度追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你的财富就会被通货膨胀慢慢“吞噬”。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不妨继续看乌鸡国的例子。
老王是乌鸡国的一位居民,年薪100元,在每只乌鸡1元的时候,刚好可以买下100只乌鸡。可是他不舍得花钱,选择了把钱压在枕头底下,努力变成一个小富翁。
第二年,老王又拿到了100元年薪,和去年存下的100元加在一起,总共是200元。可是这一年,乌鸡价格已经涨到了每只2元,老王手里的200元仍旧只能买100只乌鸡,一只也没有多。
老王纳闷了,虽然存款的数字变大了,但购买力却一点没有长进,第二年的工作不是白做了吗?
现实中,有许多人像老王一样,活没少干,却一直富不起来,甚至陷入了越忙越穷的怪圈。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件事:理财。
钱赚到手就万事大吉了吗?未必。对于会理财的人来说,把钱赚到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步,那就是让钱生钱。
如果你像老王一样,把钱压在枕头底下,不产生任何收益,那么注定要承担财富缩水的后果。
有些小伙伴想:那我把钱存到银行里,每年“吃”利息,或者放在余额宝、零钱通这些地方,日常赚点收益,是不是就可以安心了呢?
这样想的小伙伴要注意,你可能忽视了与通货膨胀一同出现的另一只“拦路虎”:利率下行。
早在1996年,中国银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达10.8%;现在去银行存钱,已经几乎不能看到这么高的利率了,各家银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通常在2.75%左右。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
纵观历史表现,余额宝、零钱通等也难逃利率下行的命运。以余额宝为例,它于2013年向用户开放,刚开始,7日年化收益率长期居于4%以上,最高时可达7%;而如今呢,已经不足2%。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
想仅仅通过银行存款和“宝宝类”产品对抗通货膨胀,未来也许将变得十分困难。大家唯有认识到风险和收益相匹配,把握这个时代的投资机会,才有可能保住财富。
本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一起来做一下总结吧!
下一课,你将学到适合普通人的攒钱小妙招。我们不见不散!
风险提示:本课程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广发基金力求本课程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课程内容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