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小雨,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这两天重仓了债基的小伙伴可能会有些头疼,债券市场近一周的波动突然变大,不少人的账户已经接连绿了好几天。
面对波动,许多朋友是忧心忡忡,急急忙忙地来找小雨,咨询的问题总结下来可以归为3类:债基为什么会跌?面对债市波动,该怎么做?债基还能买吗?
针对这些问题,本期节目小雨将会从盈亏来源、影响因素、配置思路三个角度与大家谈一谈如何看待纯债基金波动那些事儿。
顾名思义,纯债基金就是专门投资债券的基金,这类基金不投股票资产,80%以上的仓位都用以配置债券资产。由此,纯债基金的业绩也就与持仓债券的涨跌密切相关。
说到这里,有一些小伙伴就会问了,债券不是按时还本付息的吗,怎么也会有“下跌”一说呢?
事实上,债券在市场上交易的时候,是和股票类似的,也会有价格的起落变动。所以当债市出现调整,就有可能影响到基金持仓债券的价格,从而影响基金的净值。
一般来说,纯债基金的盈亏由两部分组成:持仓债券的票息收益及其价格变化带来的收益。
如果某一天,基金持仓的债券获得了一笔票息收益,但是当天持仓的债券价格下跌了,并且资产减值部分超过了票息收益,那么这只基金当天的最终净值就很可能是下降的。
根据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持仓债券价格的涨跌是影响基金盈亏的重要一环。那么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债券的涨跌幅呢?
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违约风险,另一个是利率波动。
违约风险是指债券未能依照约定进行还本付息的风险。违约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债券发行主体的信誉,发债主体信誉越好,违约的风险就越小。
根据发行主体的信誉等级进行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家、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一般企业。与之对应的债券违约风险由低到高依次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金融债、一般企业债。一般来说,政府之外主体发行的债券叫做信用债。
一个债券违约风险越大,为了补偿信用违约的可能性,该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会越高,但相应地,债券的价格波动也更大。
再说利率波动影响,市场利率会传导给各个债券,利率与债券价格呈反向关系,即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
另外,不同久期的债券,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长久期的债券对利率的变动比短久期债券更加敏感,也就是说,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面对利率波动,长久期的债券涨跌幅将比短久期的要更大。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债基的盈亏因素应该有初步了解了。那么面对债市的波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里小雨总结了“看宏观”“看微观”“看自己”三步走策略。
是指要对债市大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小雨这里教大家一个小窍门,如果市场的利率已经降得特别低了,那么大家心里就得绷一根弦,利率一般不会无休止地一直下降,超低的利率也意味着后续利率上升几率的提高,而一旦利率上升,债券资产的价格就很有可能会下降了。
此外,作为和债券并重的大类资产之一,股市的表现也值得我们关注。如果未来股市预期长期向好,那么相较于债市,股市的吸引力就会变得更强,而股市的强预期将可能导致部分资金由债市流入股市,从而引起债市下跌。
这一步是指要了解自己持有的或是心仪的基金到底配置了哪种类型的债券,是长债还是短债,是信用债还是利率债。只有了解清楚基金持仓债券的性质,才能够对债基的波动程度心中有数,对未来债基的表现有所准备。
指的是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资金的可投资时长。
如果咱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强,并且用的是长期不用的闲钱来投资,那么长久期债基、信用债债基等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投资弹性。
但如果咱们十分厌恶风险,并且用于投资的钱可能不久后就有别的用途了,这种情况下,短久期、利率债方向的债基,或许能够带来更加平稳的投资体验。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债券资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面对债市的波动,也能有更理性的认识。
在《股市回暖,为什么还要继续持有债基?》这期节目中我们曾提到,从长期来看,债券基金在个人投资中具有“压舱石”“缓冲带”“中转港”的作用,是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即使近期债市出现了连续回调,小雨也仍希望大家能对债券资产保持关注。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