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财学堂>投资进化论>全集
是什么在影响你的债基涨跌?
发布时间: 2024-08-26来源:广发基金
00:00
 

 广发投资进化论 

六六.jpg
六六 | 今日主播
 广发基金投教基地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六六,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最近债基净值的波动让很多人都很头疼,也有朋友好奇,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背后影响着债基的涨跌?搞清楚引起波动的原因,或许可以让我们在遇到债基回调时不那么恐慌,甚至找到更好的介入时机。

债基的核心配置在于债券,分析债基的涨跌,其实也就是在探讨债券价格的影响因素。概括来说,影响债券价格涨跌的关键因素可以分为“4碗面”,即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和供需面。接下来,一起看看它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吧。




 基本面因素




基本面是影响债券涨跌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我们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




1. 宏观:宏观经济状况

宏观经济是债券表现的坚实基石,要看宏观经济的情况,可以查看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就业率等关键经济指标。它们如同风向标一般,引导着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

当经济增长非常强劲时,央行可能会采取加息措施以控制通胀,而加息无疑会增加债券的融资成本,进而对债券价格构成压力;相反,在经济增长放缓之际,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可能会选择降息,从而为债券价格的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微观:企业信用状况

对于信用债占比较高的债基而言,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等基本面直接关系到债券的信用风险。一旦大部分企业信用评级下调或违约事件频发,债券市场整体的信用风险溢价便会随之上升,进而拖累债基的净值表现。




 政策面因素




影响债券价格的政策主要分两种类型,一是货币政策二是财政政策。




1. 货币政策

央行会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成本。

当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例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逆回购力度时,市场利率下降,这会推动债券价格上涨(债券价格和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反之,紧缩货币政策提高了市场利率,则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2. 财政政策

政府的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也会对债券价格产生影响。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可能增加国债发行量,短期内可能因供给增加而对债市造成压力;但长期来看,若能有效提振经济,则有利于债市整体向好。

 


 资金面因素




基本面和政策面对债市的影响是偏中长期的,而资金面的影响则更为短期和直接。

关注资金面其实就是关注市场上的流动性,它的充裕程度直接影响债券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价格走势。

当流动性充裕时,资金成本降低,投资者能够购买更多的债券,推动债券价格上涨;反之,流动性收紧时,资金成本上升,投资者可能抛售债券以获取更高收益,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境资本流动也成为影响国内债市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外资流入国内债市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支撑债券价格上涨;反之,外资撤出则可能对债市造成压力。




供需面因素




我们都知道,一件商品的价格会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债券也不例外。债券价格的涨跌变化,同样和它的供需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1. 债券的供给

“供给”主要指债券的供给量,例如新发债券的数量。新发债券的规模和节奏,会影响市场的供需平衡。

比如当国债、地方债发行量大幅增加时,如果市场需求没能同步增长,供给大于需求,债券价格就可能会遭到短期的压制;反之,如果供给减少,而需求不变或增加,则有利于债券价格上涨。




2. 债券的需求

“需求”包括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债券的需求,一般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策略都会影响对债券的需求量。

例如,当市场风险偏好降低时,投资者会更倾向于将资金配置到相对安全的债市,需求量增加,从而推动债券价格上涨;而如果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资金就可能流向股市等高风险资产,需求的下降对债市就会构成压力。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全集
2025-07-28
1.2万亿超级工程!我们从投资角度怎么看?
2025-07-23
科创成长层来了!5分钟搞懂这位科”创板“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