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六六,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9月中旬以来,港股领涨全球市场,吸引了市场大量的目光。
从利好因素的角度看,9月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标志着降息周期正式启动;再者,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港股市场背靠内地、联通全球,或有望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
面对当前港股行情,不少基民朋友都萌生了追加投资的念头,借道指数参与市场,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第一选择。那么,关注港股市场,除了平时大伙儿熟悉的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等主流指数外,还有其他选择吗?
今天,咱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新面孔:恒指港股通指数。它和恒生指数有什么不同?具备怎样的投资价值?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投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恒指港股通指数反映的是能通过港股通买卖的恒生指数成份股的表现,指数采取行业中立策略,确保行业构成与恒生指数一致,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港股通渠道内的优质个股投资工具。
截至2024年9月30日,恒指港股通指数包含了76只成份股,主要分布在金融、科技、消费等板块(与恒生指数保持一致),总市值超28万亿港元,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达53.66%。
图1:恒指港股通指数
行业权重分布(恒生一级行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9月30日。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投资须谨慎
该指数的成份股完全源自恒生指数,占恒生指数成份股总数比例的9成以上,覆盖面具有广泛性。在权重分布上,恒指港股通成份股占恒生指数权重同样为9成左右,与恒生指数高度相似。
因此,恒指港股通指数一方面可以说能够反映恒生指数大致的趋势,具备较高的市场代表性;另一方面,其涵盖的成份股通过港股通交易,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港股投资渠道,也降低了投资门槛和交易成本。
自2020年9月指数上市以来,恒指港股通指数的最大回撤为-15.45%,年化波动率为27.21%,其波动水平相对于恒生指数、港股通50、恒生中国企业、恒生科技等其他港股代表指数来说,要更小一些。
图2:2020年9月至今
港股代表性指数指标对比
数据来源:Wind,2020年9月4日(基日)至2024年9月30日。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也不代表相关基金未来表现,投资须谨慎
其他指标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恒指港股通指数的市盈率PE(TTM)为9.59,股息率为4.09%,相对于恒生指数,表现出更低的估值和更高的分红水平。
图3:恒指港股通指数市盈率与股息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9月30日。指数市盈率和股息率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须谨慎
对于内地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有投资需求,想投资恒指港股通指数,最为简单快捷的方式,莫过于投资相关的ETF基金了。
投资者可以开通场内股票账户,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恒指港股通ETF基金。ETF基金紧密跟踪指数,在交易所交易时间内,以市场实时价格进行买卖,且总体手续费用较低,是相当便捷的、低成本的投资方式。
如果没有场内股票账户,大家也可以持续关注场外是否有基金公司发行了相关的ETF联接基金,场外的联接基金一般可以通过基金公司或第三方销售平台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也有些小伙伴来咨询过一个问题:如果不想通过指数间接投资,而是想直接投资港股的个股,有什么办法呢?
这里也给大家简单说两句,有两种常见方式可以达成以上目的,一是通过开通港股通账户投资,二是通过开通港股账户投资。
内地投资者首先要满足拥有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证券账户,同时前20个交易日内的日均资产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的条件。其次,要通过风险测评问卷,了解港股通业务知识,并通过知识测试。
满足一系列条件后,才能开通港股通账户。等开通账户后,就可以通过通道直接购买符合条件的港股了。
有条件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国际券商或香港本土券商开通港股交易账户。
开通港股账户后,投资者的港股交易可以更加灵活,不过对于内地个人投资者来说,一般会受到每人5万美元/年的外汇额度限制。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