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小沨,欢迎收听本期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最近两个月,10年期国债先后跌破了2.0%、1.9%、1.8%等重要关口,最低一度下探到1.58%左右,同期的30年期国债则最低下探到1.85%左右。
无风险利率“1”打头的时代,似乎比预期来得更早一些。这也意味着,2025年想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不错的稳健收益,将会是个不小的挑战。
许多追求稳健的朋友,当下也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虽然今年的政策基调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如果投资A股,其高波动性依然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随着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传统低风险的理财工具,将越来越难实现财富的有效增值。
面对低利率的浪潮,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多元资产配置思维,通过适当增加权益资产的比例,争取提升组合的收益和长期投资胜率。
而在这个过程中,能一键实现股债配置的“固收+”基金,就成为了理想的投资工具之一。“固收+”策略,正逐渐成为2025年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新共识。
“固收+”可以拆成“固收”和“+”两部分来看,这类基金简单来说就是向“固收”要稳健,向“+”要弹性。
一般情况下,“固收”部分投向债券等资产,比例至少占70%,主要追求长期稳健的收益;“+”的部分则投向股票、可转债等风险稍高的资产,主要贡献弹性收益。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股债搭配,起到“1+1>2”的效果。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动辄三四个点的涨跌,还是“太刺激”了,大家还是想要点“稳稳的幸福”,就算有波动,至少也不要像坐过山车那样大起大落。
那么,对于这部分朋友,“固收+”基金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回顾近10年的数据,可以在下图看到,“固收+”基金(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等)一方面相较权益市场体现出更低的波动性,另一方面又比纯债型基金有着更高的弹性。所以,它会比较适合具有中低风险偏好,希望长期能获得更高回报的稳健型投资者。
图1:各类型“固收+”基金指数与纯债债基指数、沪深300近10年表现对比
数据来源:Wind,2014年12月3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纯债债基指数代码930609.CSI,一级债基指数代码992616.SSI,二级债基指数代码992617.SSI,万得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代码885003.WI,沪深300代码000300.SH。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表现结果,最终的投资收益结果和所投资的基金有关,可能和指数表现结果存在较大的出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投资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除此之外,“固收+”基金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资产配置组合,也适合不想单一押注某类资产的朋友,用来实现股债搭配。
可能有人会想:如果要股债搭配,那为什么不自己做,而要选择“固收+”呢?
下面列了几个问题,大家着手规划股债配置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下。
1. 股债比例如何分配?比如,是3:7,还是2:8?哪种更能彰显优势?
2. 在分配各类风险资产的风险预算时,应遵循哪些原则与逻辑?
3. 当组合中某基金出现显著亏损时,是卖是留?如何调整心态?
多数人在尝试构建“固收+”组合时,对以上问题可能都没有太多深入的思考。
其实,“固收+”策略绝不是仅仅简单地将股债按比例进行组合,它还要依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不断精选高性价比资产。另外,控制仓位、均衡配置这些理论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却充满挑战。这些艰难的决策,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超纲”了。
大类资产择时的关键在于胜率,而适当配置具有择时能力的“固收+”基金,能帮助我们提升整体策略胜率,也有利于减少因自身择时失误带来的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固收+”基金是一种大类,其细分的不同品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比较常见的主要包括下面3类。
一级债基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不直接参与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但可以通过将持有的可转债转股来间接获得股票持仓,整体的风险收益比纯债基金要高。
二级债基主要投资债券市场,可以直接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以期获取更高的收益。它的风险收益水平通常会比一级债基更高。
这类基金属于混合型基金,可以参与IPO打新和股票二级市场交易,权益仓位通常不超过30%。其风险收益水平在“固收+”中是偏高的。
从下方各类指数近10年的走势对比,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固收+”基金的收益和波动水平。大家需要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时间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品类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图2:“固收+”基金指数
与股债代表指数近10年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2014年12月3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表现结果,最终的投资收益结果和所投资的基金有关,可能和指数表现结果存在较大的出入。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