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向上,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在A股投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退市”这回事。2025年退市新规正式实施,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今天咱们就从5个问题出发,了解一下退市制度,同时也聊聊如何识别"隐形地雷",科学避险。
退市是指上市公司股票因为各种原因不再挂牌交易的行为,包括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
主动退市是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和战略考量,主动向交易所申请退市的行为。
而强制退市呢,则是指上市公司因不符合规定的持续挂牌条件被强制终止上市的情况。一般来说分为四类情形:交易类强制退市(股价或市值长期不达标)、财务类强制退市(公司财务指标连续不达标)、规范类强制退市(资金占用、内控失效或控制权无序争夺等)、重大违法类退市(涉及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
退市整理期,简单理解就是股票终止上市前的最后交易阶段。不过要注意,交易类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的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这个整理期的交易时限是15个交易日。进入整理期之后,股票的代码不变,但是股票的简称之前会冠上退市标识,上交所股票的标识是“退市”,深交所股票的标识是“退”。
个人投资者可以交易退市整理期的股票,但如果要买入,需要满足一定的资产和交易经验门槛,卖出则不受限制。
买入门槛:个人投资者应具备24个月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且以本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资产在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日均(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
卖出门槛:无限制。
这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是主动退市,相关公司可以随时申请重新上市,但如果是强制退市,则按之前不同的退市情形,对应不同的重新上市条件。

像重大违法类退市,就需要满足好几个条件才能重新上市,比如“已全面纠正重大违法行为”“已撤换与重大违法行为有关的责任人员”以及“已对需承担的相关民事赔偿责任做出妥善安排并符合相关具体要求”等等。
其中,因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的,不能申请重新上市,除非违法依据被依法撤销、确认无效或依法变更。
如果上市公司仅仅是因经营不善而正常退市,那就是市场经济行为的结果,不涉及赔偿问题,投资者得要自担风险。
但如果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存在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公司退市了,投资者就有权利申请损失赔偿。
股票退市就像一颗“地雷”,不小心踩到,就有可能给投资造成巨大损失。那在日常投资中,如何避免这类风险呢?
濒临退市的股票,大多数都会有些异常信号的出现。比如股价连续低于1元,成交量持续萎缩,拉响流动性风险警报。又比如财务指标持续恶化,出现连续的亏损,营收下滑明显,现金流十分紧张等等。
投资实践中,建议大家定期检查投资组合,给账户做“体检”。我们可以通过交易所官网、金融终端等平台,关注相关股票的基本面和交易指标。
对于有问题的股票,我们需要培养"底线思维",及时设置止损线,同时关注交易所发布的退市风险提示公告,将风险防控融入投资决策全流程。
正所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中也需要注意分散的原则。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指数型基金或主动型基金来分散风险。如果坚持自己主动选股,也应选择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较好流动性的优质股票来投资。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退市步伐“加速”。2018年以前,每年退市的只有几家公司,到现在,2024年已有超50家退市了。
退市常态化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标志,在此背景下,我们一是要了解退市新规,避免踩雷;二来也应优先选择基本面稳健的标的投资,以便更好地应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以上就是本期要分享的全部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向上,我们下期再会。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