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小沨,欢迎收听本期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7月中旬,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这标志着市场期待已久的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了。
不少朋友都感到好奇,为什么要设置这个科创成长层?哪些企业会被纳入其中?我们可以怎么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我们知道,科创板的定位和主板不同,主要聚焦“硬科技”领域。
在实践当中,科创型企业一般都有研发投入大、经营业绩不稳定、盈利周期长等特征,而且不同企业的成长阶段也有显著差异,有的还在研发攻坚期,有的已经进入产业化爆发阶段。
因此,设立科创成长层,目的就是支持那些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上市时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这可以获得差异化的融资、估值和流动性支持,加速技术转化;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更清晰的标识(科创成长层内的股票简称会加“U”),了解股票背后的投资风险,降低筛选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捕捉高成长企业的投资机会。
那么,究竟哪些公司能够获得科创成长层的“入场券”呢?简单来说,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全部都会被纳入科创成长层。这里面包含了两重含义:
1.对于以前已经上市但尚未首次实现盈利的企业,会直接转入成长层,截至7月13日前有32家。
2.对于未来所有新注册的、在上市时未盈利的企业,自上市之日起就被纳入成长层。
在调出科创成长层方面,为了降低改革对存量公司以及投资者的影响,根据不同情况会实施新老划断:
1.对于存量的未盈利科技企业,如果首次实现盈利,就可以调出科创成长层。
2.对于新入层的企业,调出标准则会有所提升,需达成两个盈利标准的其中之一,一个是“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值且累计净利润不少于5000万元”,另一个是“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少于1亿元”。
值得咱们注意的是,当企业进入科创成长层后,其股票简称后将会统一设置一个特殊标识“U” (Unprofitable),这个标识就像是一个醒目的标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科创成长层的股票。
插播一个小知识,其实在科创成长层设立之前,科创板也有带“U”的股票。但当时的“U”标识,含义与现在有较大的不同。二者的区别,大家可以参考下方的对比表格。
表:科创成长层设立前后“U”标识的含义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并非孤立存在,本次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中,除了科创成长层这个“1”,还配套推出了6项改革措施,包括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大第五套标准的适用范围等等。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科创板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也与日俱增。
不过,科创板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对于咱们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想参与科创成长层投资,还是投资其他科创板股票,直接投资个股的风险都可能较大,而且还需要满足账户资产50万元以上、投资经验2年以上等硬性条件,门槛也相对较高。
所以,关注与科创板相关的指数基金,或许是更方便快捷且低门槛的方法,适合大多数对科创板投资感兴趣的朋友。
像科创50、科创100等宽基指数,反映了科创板中不同市值规模的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具有比较强的板块代表性,想投资整体板块投资机会的朋友可以关注。
而如果细分到行业赛道上,本次科创板“1+6”改革措施中,除了原有的医药生物行业,还着重提到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因此像科创AI等行业主题指数,也同样值得咱们予以关注。
当然,最后仍要提醒大家,即使通过指数工具投资板块,分散了一定的个股投资风险,但科创板指数同样具有高弹性、高波动的特征,需要咱们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安排资金的投入。
以上就是本期要分享的全部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们下期再会。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