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大顺,欢迎收听本期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中枢逐渐上移,尤其是二季度以来,行情修复更为显著,7月上证指数接连收复了3500点和3600点两大关键整数关口,让不少朋友都感到十分振奋。
不过,也有些小伙伴觉得这波行情“光赚指数没赚钱”,发愁“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那么,咱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怎样应对才能有更好的投资体验呢?
这一轮A股的持续回暖并非偶然,背后有多重积极因素的支撑。
首先,政策方面暖风频吹,形成了有力支撑。例如,扩大内需政策持续发力,助力消费市场复苏;大力推动“长钱”入市,引导社保、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配置;通过“反内卷”等产业政策优化竞争环境,提升优质企业盈利能力。
其次,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交投持续活跃。央行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多种工具维持流动性宽裕,支持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在此背景下,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7 月以来沪深两市日成交额多次达万亿元以上,增量资金积极入场推动行情。
另外,年初至今各类热点事件催化不断,不但带来丰富的交易机会,也强化了市场对相关行业的增长预期。比如,DeepSeek大模型的技术突破引发了市场对中国科技资产的重估,相关产业链迎来发展契机;创新药“技术出海”达成多项重大BD交易,打开国际市场推动板块增长;总投资1.2万亿的雅江水电工程开工启动,带动基建、工程机械、电力电网等行业升温……
不过,我们也需要看到,虽然当前A股持续回暖,但仍未形成全面普涨的趋势,结构性行情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当前市场还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短期板块轮动较快,二是突发消息较多,从AI、到创新药、到顺周期,事件驱动的利好频发,导致市场时有“脉冲式”行情出现。
行情的回暖,引发了大伙儿对牛市的期待。但也正如前文所说,在结构性的行情下,不少朋友都面临着“指数涨但账户不涨”的困境。
事实上,不管是3600点,还是3800、4000点,在热点频现、行业轮动加快的环境里,我们与其追逐热点或是寄希望于全面牛市的到来,都不如通过资产配置,构建一个能从容应对各种变化的投资组合,让自己的账户能应对任何市场。
下面咱们来看看两种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且行之有效的资产配置策略:“核心-卫星”策略和杠铃策略。
该策略将组合分为“核心”和“卫星”两部分资产。
核心资产相当于组合的基石,占比较大,通常在60%~80%,旨在降低整体的波动性,追求稳健的或是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现在比较常见的核心资产,一是“固收+”类产品,二是市场表征性较强的宽基指数,例如中证A500,其成份股优选各行业龙头企业,行业结构除了分布广泛,也能较好地反映我国产业升级的现状,就具有较强的市场代表性。
卫星资产在组合中则占比较小,通常为20%~40%,主要投资的是高风险、高收益领域,捕捉市场中结构性的机会。
一般来说,高成长性或是特定行业主题的指数是卫星资产常见的选择。前文我们曾提到“DeepSeek时刻”、创新药“出海”、雅江水电工程等事件,如果大家想参与类似这种由热点所催化的行情,其实就可以考虑将相关的科创AI、港股创新药、基建等指数作为一部分卫星资产。
该策略将组合集中配置在两类相关性很低的资产上,一端占比较大,主要配置稳健类资产,另一端占比较小,主要配置进取类资产。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来动态调整两端比例。
具体来看,稳健端的目标是作为组合的“压舱石”,降低组合波动。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比较常见的品类是高股息红利资产(比如红利指数基金),以及固收类资产(比如国债、债券基金等)。
进取端的目标则是作为组合的“矛”,博取更高的收益回报。当前市场,我们可以关注一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成长赛道,比如今年大火的创新药和人工智能。
相关的指数也有很多可供选择,像创新药方面就有港股创新药指数,今年涨幅已经翻倍,科技方面有科创 AI 、科创50、恒生科技等等,A股港股均有值得关注的标的。
总之,面对中枢逐步上移、结构性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市场,我们与其单一押注风口热点,不如运用科学的资产配置方法,构建攻守兼备、能适合任何市场的投资组合,任它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或许,这才是更适合大多数投资者的“最优解”。
以上就是本期要分享的全部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们下期再会。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