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 | 客服热线:9510 5828

投资进化论

开年净买入超891亿,北上资金为何大手笔“扫货”?

日期:2023-01-19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开年以来,北上资金加速流入A股,截至117日,年初至今的累计净买入已超过891亿元,同时,也刷新了北向资金201411月开通以来的单月历史新高。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也不过900亿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117

强劲回流的北上资金,是近期市场上最主要的增量资金,也是A股行情回暖的一大助力因素。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北上资金的回流?这些回流的钱主要布局在哪些板块?今天咱们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01

北上资金回流的原因

北上资金为何在近期大举加仓A股?总结下来,大体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1.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外资风险偏好有所提升

随着能源价格和核心商品价格的回落,上周最新公布的美国12CPI同比上涨6.5%,环比转负下跌0.1%,美国通胀有所缓解,通胀拐点也进一步确认了美联储加息放缓甚至结束加息的预期。

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美元持续下行,人民币快速升值,外资的风险偏好有所回升,推动资金逐步回流A股市场。

2. 国内经济复苏预期有所改善

受房地产政策加码、对外开放加大释放积极信号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复苏预期有所改善,A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和稳增长政策发力,中国经济或有望率先进入复苏周期已成市场共识。近期多家外资机构亦纷纷上调中国2023GDP增速目标。

3. 北上资金的春节效应

据招商证券统计,从历史来看,北上资金也具有较为明显的“春节效应”,在春节前后的流向往往呈现年初积极布局的特点2015年以来,年初到春节前这个区间,北上资金均为净流入,且多数时候净流入规模不低。

北上资金春节前后累计净流入/出情况

(单位:亿元)

02

北上资金主要布局的板块

众所周知,北上资金也被人称作“聪明钱”。观察北上资金动向,有时也可以作为人们布局A股市场的参考。

从近期北上资金的流向来看,总体上非银金融、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银行、有色金属、电子等板块的净买入额靠前。伴随着国内经济重启,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大消费和大金融板块,成为不少外资机构的选择。

年初以来北上资金净买入额行业分布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202311日至2023113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北上资金的大幅流入与市场本身的预期会形成互相强化的作用。

从本轮北上资金流入占比提升最大的行业来看,短期北上资金持仓占比抬升较多的消费和房地产相关行业值得继续跟踪;中长期看,电力设备等行业北上资金持仓绝对值已达到近15%,行业景气度仍然有望维持高位。

03

本次北上资金的流入会持续吗?

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想知道这波外资的回流还会不会持续?不妨看下券商们的观点:

>>> 招商证券

北上资金流入的趋势要看国内基本面以及是否有影响全球风险偏好的重大风险事件

本轮北上资金涌入的驱动力包括美元指数下行以及中国经济复苏预期强化支撑人民币汇率强势。

往后去看,春节后,政策预期落地进入复苏观察期,疫后复苏进入兑现期,复苏进展和预期兑现情况可能是影响人民币汇率以及外资是否延续大幅流入的重要因素。

>>> 平安证券

2017年和2019年的表现来看,2017年全年每月北上资金均实现净流入,201811-20193月北上资金连续净流入5个月,时长不及2017年,但是幅度较大,月均流入规模达到377亿元。

本轮北上资金已连续流入达到2个月,从历史经验来看后续仍有持续的可能性。

作为A股的重要参与力量,北上资金的投资方向、对市场形成的影响都不容小觑。近期北上资金大幅回流,也和国内外的风险因素缓和有关。对于A股近期的走势,咱们或许可以更有信心一点

好了,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战胜华尔街》1本。

↓ 点击下图去提问

提问插图.png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返回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