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 | 客服热线:9510 5828

投资进化论

全面注册制下,投资会变难吗?我该如何应对?

日期:2023-02-10
0:00
0:00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六六首席,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下面先来看本期投资者的问题。

本期提问

怎么看待全面注册制的影响?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以后投资是不是会变得很难?

上一期节目,我们和大家一起分析了全面注册制的重大改变,后台很快就有小伙伴提问,想知道全面注册制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同时对自己往后的投资也有一点担忧。今天,六六就和大家聊聊这两个问题。

01

全面注册制的积极影响

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广实施,从中长期来说,对市场产生的影响肯定是积极的,总结起来大概有4个方面:

1. 股票发行效率有望提升

从前期试点来看,注册制的IPO效率要高于核准制,如果全面注册制平稳落地,主板的融资功能将有望提升

2. 两融业务有望继续扩容

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股票上市首日起可作为融资买入及融券卖出标的证券,两融及转融通机制进一步优化。从历史上看,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后,市场转融资和转融券期末余额中枢抬升。

3. 股市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

注册制引入盘后固定交易,不仅可以满足投资者在竞价撮合时段之外以确定性价格成交的交易需求,也有利于减少被动跟踪收盘价的大额交易对盘中交易价格的冲击

4. 有利于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全面注册制下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定价和退市机制,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由市场对企业进行价值判断。

这将能更好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前景明朗的优质企业,逐渐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整体提升

02

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

回到节目一开始的问题,有朋友担忧,全面注册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有机会上市,质量可能参差不齐,那作为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呢,投资会不会变得越来越难?

六六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来讲讲注册制下我们该做些什么来应对改变。

1. 坚定投资信念,给予更多信心

有专家在谈论本次全面注册制的意义时,将其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作类比,认为前者的意义在战略层面和后者同样重要。

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同股不同权的问题,股票供给大幅增加,在股权分置改革的红利刺激下,A股迎来了2007年的大牛市。

A股一直在制度变革中前行,18年后的当下,注册制改革向全市场推进关键一跃,作为投资者的我们,也应该对中国资本市场给予更多的信心

2. 立足长期,更关注基本面

全面注册制下,企业上市变得更为容易,但这也意味着要考验企业的质地和成长性,投资者需要更注重基本面的研究,从行业、企业经营能力等方面出发,搜集更多信息来支持投资决策

同时,长期价值投资的意义也将更为显著,未来A股或许将真正迈进价值投资为王的时代。

3. 提高投资能力,或寻求专业管理人的帮助

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在海量的上市公司中去识别优质的投资标的。

而缺乏专业能力或时间精力的投资者,则可以考虑通过公募基金、投顾服务间接投资,由专业管理人帮大家进行优质资产的甄选和判断。

4. 指数基金可以作为重点关注的投资品种

之所以提到指数,首先是指数它非常透明,如果投资跟踪指数的基金,里面几乎不掺杂基金经理的主观性操作(增强型指数基金除外)。

其次,指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迭代更新一次,把不满足条件的成分股剔除出去,纳入符合条件的新标的——在注册制背景下,投资指数基金在本质上是和“寻找优质企业”的内在逻辑相契合的

因此,无论对股民还是基民来说,未来指数都可以作为咱们重点关注的一种投资工具哦。

以上就是本期六六要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战胜华尔街》1本。

↓ 点击下图去提问

提问插图.png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六六首席,我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返回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