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知道该怎么买了?它也许能帮到你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帆帆,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进入2月之后,A股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震荡期,对很多朋友来说,年初回暖的快乐还没持续多久,就又开始怀疑人生了。
当皆大欢喜的普涨结束,“买什么”这个问题再一次让众多基友头秃。且不说现在市场轮动迅速,追热点相当于打地狱难度的副本,就算是投资大方向已定,在具体的产品挑选上,总数过万的基金也够让人眼花的了。
不仅如此,每个基金要怎么买、买多少,实操时也得多加考虑。总之没一个问题是能让人省心的。
就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人轻松一点吗?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起FOF基金了。
有种说法,是FOF基金能很好地满足投资者“想吃肉又不想洗锅”的需求(可以说很有画面感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FOF是如何帮我们解决选基困难的吧。
FOF的选基之道
随着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基金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场的基金总数已经达到10576只。
上万只的基金,好处是能够满足基民各式各样的需求,但“副作用”就是选择实在太多了,分分钟让人患上“选基困难症”。而且这数量众多的基金,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想从中筛选出长期优秀的佼佼者并非易事。
FOF在解决“选基”这个难题上自有一套方法。和个人投资者可能根据排名甚至缘分来选基金不同,FOF基金背后通常有一套完善的基金遴选体系。
基金团队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出发,结合不同基金产品的风格定位、投资策略和盈利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判,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基金进行配置。
FOF如何配置基金?
当我们选到好基金之后,“买多少”,如何配置基金,就成了第二个难题。
有人说为啥不all in?
正如每个产品的业绩展示都会标注的那样,“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一只基金即使过去的业绩非常好,我们也不能百分百保证未来的业绩同样很棒。
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all in的风险变得很高,在实践中我们并不建议大家这么做。
那么FOF是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的呢?
每个FOF基金都会根据各自的产品投资策略,构建不同的基金组合,并基于投资目标和市场动态,通过战略配置和战术配置来调整投资方案。
所谓“战略配置”,就是着眼于长期收益,把握大类资产的基础配置比例,给整个产品定下风格基调。
举个例子,对于一个稳健类型的FOF,它底层偏股类基金和偏债类基金的配置比例,可能就会被定为2:8(股:债),即使有调整,也不会偏离太多。
而“战术配置”则注重短期效用,会结合市场情绪、技术分析等指标,对组合配置进行微调。
FOF基金vs主动权益类基金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你刚说的这些听起来很美好,但实践当中,从年化收益角度来看,FOF基金似乎不算特别出彩,买基金说到底还是为了赚钱,既然很多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表现都比FOF优秀,那为什么不选它们呢?
其实我们要知道,“基金赚钱”往往不等于“基民赚钱”,二者之间还横亘着非常多的问题。
就比如,我们是否能选到好的主动权益基金?选到了基金后我们是否敢于重仓?重仓后,面对波动我们是否拿得住?就算拿住了,我们能否在合适的时机兑现收益?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就算我们买中当年的冠军基金,也不一定就有很好的收益。
而FOF基于资产配置的角度,争取帮助投资者遴选基金“优等生”,尽可能地合理搭配,同时二次分散风险,进一步平滑波动——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FOF可能要牺牲一定的业绩,但投资体验也许更好。
而且,大家也不要误会,买FOF和买其他主动权益类基金并不是互斥的,小孩子才做选择,咱们完全可以“全都要”嘛。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各有优势,大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搭配。
例如,选择稳健类的FOF产品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底仓”;至于高风险高收益的主动权益型产品,则可以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考虑小比例投资,用来博取更高收益。
好了,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战胜华尔街》1本。
↓ 点击下图去提问 ↓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帆帆,我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