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 | 客服热线:9510 5828

授渔馆 | 冒险一搏还是规避风险?不妨用概率来解答

日期:2023-08-11

假设一场非比寻常的疾病突然爆发,它可能会导致600人丧生,现在有两套方案可以与这场疾病作斗争:

【方案A】肯定能挽回200人的生命

【方案B1/3的概率挽回600人的生命,2/3的概率无法挽救任何人

你支持哪个方案?

这是心理学家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所做的一项调查,有72%的回答者选择了方案A——能够肯定挽回200人生命的方案,而不是拿600人的生命作赌注的方案。

但是,当他们修改了两种方案的表达方式后,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同样的问题,截然相反的选择

针对另一组调查对象,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修改了对方案的描述:

【方案C】肯定有400人会死亡

【方案D1/3的概率没有人死亡,2/3的概率600人都会死亡

这一次,78%的回答者选择了方案D——相比于直接接受400条生命的丧失,大家更愿意冒险赌一把,即使全员存活的可能性不足一半。

但我们很容易发现,方案C和方案A的结果一样,方案D和方案B的结果也一样。

仅仅修改了一下方案的表达方式,人们就会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把这种现象总结为“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揭示了表达方式如何影响了我们的选择。不同表达方式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甚至让人做出不同的决策。

冒险一搏,还是规避风险?

人们在何种情况下会做何种选择?

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发现了一个规律:在面临获利时,人们往往是规避风险的,但在面临损失时,人们则更愿意冒险一搏。

正如在应对疾病的决策中,如果从存活的角度描述,人们宁愿规避风险,但从死亡的角度描述时,人们就更甘愿赌一赌。

在另一项调查中,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他们给出了一个金钱博弈的例子,要求参与者在两个选项中选一个:

【选项A】肯定会获得240美元

【选项B25%的概率获得1000美元,7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如何选择?

这次调查中,84%的回答者选择了A。在获利的框架下,大多数人更喜欢确定的利益,都不愿意去冒险,就像人们常说的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

接下来,特韦尔斯基和卡尼曼给出了另外两个选项:

【选项C】肯定会输掉750美元

【选项D75%的概率会输掉1000美元,25%的概率什么也输不掉

你又会如何选择?

这一次,87%的回答者选择了D。在损失的框架下,大多数人更喜欢赌一赌运气,去寻求少亏甚至不亏的可能性。

问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否合理呢?

回归理性,重视概率

事实上,获利、亏损的背后对应着人性中不变的恐惧和贪婪。一个人的决策随着问题的表达方式而改变,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表现。

那么,如何避免被框架效应蛊惑呢?

如果我们学会计算概率,抓大放小,便能规避很多错误选择。

例如,在金钱博弈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回报的期望值,即金额与发生概率的乘积之和。

对于选项A,回报的期望值=100%×240,即240美元;

对于选项B,回报的期望值=25%×1000+75%×0,即250美元。

虽然84%的回答者选择了A,但相比之下,选项B回报的期望值更高,更值得选择。

对于选项C,回报的期望值=100%×(-750),即-750美元;

对于选项D,回报的期望值=75%×(-1000)+25%×0=-750美元。

CD的回报期望值一样,虽然87%的人选择D,但D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在投资中,我们往往不需要如此精确的数学计算,但思考问题的方式仍然值得借鉴。

在刚刚获得一点盈利时,许多投资者赶紧落袋为安,规避风险,但他们没有思考获得更大盈利的概率大还是小,当落袋后又看到大涨时,往往感慨自己遗憾错过,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投资出现损失时,许多投资者变得更愿意冒险了,希望通过“加仓”的方式尽快挽回先前的损失,但他们没有思考未来亏损的概率大还是小,一旦继续下跌,可能带来预料之外的严重损失。

思考概率,做大概率正确的选择,有助于克服人性的弱点,避免受到框架效应的蛊惑,最终成为理性的投资者。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返回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