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 | 客服热线:9510 5828

授渔馆 | 投资会“先入为主”吗?注意,这两种效应会误导你

日期:2023-08-11

在辩论场上,对辩双方常有两种选择:

先发言的一方往往会先暴露出被攻击点,公平起见,他们可以最后做总结陈词,对手无法对他们的总结陈词进一步提出质疑。

后发言的一方在发言顺序上占了优势,公平起见,他们需要先于对手做总结陈词,而他们的总结陈词仍然可能被对手进一步质疑。

这两种选择常被称为“先发后结”和“后发先结”。

哪种选择更有优势呢?

看似各有利弊,相差不大,实际在选择时是有技巧的。

这就要说到心理学中两个看似矛盾、实则息息相关的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这两种效应也对我们的投资影响颇大。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重要吗?

 “首因效应”指的是,最先出现的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

人们在社交中讲究“第一印象”,便是注重首因效应的典型例子。

心理学家曾做过“印象形成”方面的研究,其中,一半的被试者需要描述的对象是一个“嫉妒心强、顽固、挑剔、冲动,但勤勉、聪明”的人;另一半被试者要描述的对象是一个聪明,勤勉,但冲动、挑剔、顽固,而且嫉妒心强的人。

仔细观察可发现,两次描述的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只是描述顺序调整了一下。

但在前一种描述中,也就是负面评价先出现的情况下,被试者更容易认为描述对象是一个高度情绪化的人。

初始效应在投资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我们对某只股票或基金形成了第一印象,之后就很难改变。

如果我们一开始把它看作是一个优质的投资选择,那么之后出现利空时,我们也会为它辩解。

如果我们一开始把它看作一个糟糕的投资选择,即使后来有好消息,我们也可能觉得其中“暗藏埋伏”。

近因效应:热点新闻重要吗?

 “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出现的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投资中,许多投资者会根据股票或基金的近期表现来做投资决策。

如果某只股票近期连续多日上涨,有人会说,它正处于良好的上涨势头中,该买;但也有人会说,它不可能永远涨,久涨必跌,现在应该谨慎了。

无论哪种解释,都是把目光聚焦在股票最近一段时间的波动,忽视了它在更长时间维度上的表现,也缺少对公司基本面的考虑。

这便是近因效应给投资带来的误导。

另一个例子是,许多投资者过度关注最新的财经热点,放大这些新闻对投资所起的作用,并根据新闻传递的信息做投资决策。

新闻每天都会发生,有些事影响深远,有些事噱头的意味更多一些,而人们习惯于把“最新的”误当成“最重要的”,有些过去发生的影响深远的事,只因不是新闻了,就容易被投资者忽略。

这也是近因效应给投资带来的误导。

两种效应矛盾吗?

首因效应说,最先出现的信息对人影响更大;近因效应说,最后出现的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

两种相反的说法,是否存在矛盾呢?

答案是,它们不矛盾,只是出现的情景不同。

当我们接收到所有信息,需要立刻作出反应时,就会出现近因效应;如果需要隔一段时间再作出反应,我们记住的往往是第一印象,此时会出现首因效应。

例如,在背英语单词时,如果我们刚背完一组单词后立马回忆,往往对最后记下的几个单词印象更深;但如果我们隔一段时间再回忆曾经背过的单词,往往只记得开头背过的那几个。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人已经多年不接触英语,遗忘了大部分单词,但对单词表上的第一个词abandon记忆尤深。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辩论中,“先发后结”和“后发先结”哪个更有优势?

这取决于赛制的安排:如果总结陈词结束后,评委需要立刻给出胜负结果,那就可能触发近因效应,最后发言就更有利一些;如果总结陈词结束后,需要一段休息时间,评委再给出结果,那就可能触发首因效应,选择先做总结陈词不失为一种有利的选择。

当然,在投资中,不论是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都会带来认知上的偏见,进而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所以,我们要同时对两种效应保持警觉。

真正应该纳入考量的,不是最先发生的事,也不是最后发生的事,而是最重要的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返回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