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存取款5万以上需登记来源?新规对你我有何影响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新年好呀,我是小刘老师,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我们先来看本期客户的问题。
本期提问
3月1日起个人存取现金5万以上需要登记资金来源,这对储户有哪些影响?
答
最近有一则消息,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三大部门联合印发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其中提到,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这份文件的实施时间是2022年3月1日,也就意味着,之后大家再去银行存取款,额度如果超过5万元,是需要核实身份,说明资金来源和用途的。
消息一出来就引发了一波热议,有的人不理解,觉得特别麻烦,有的人在担心,生怕以后办这种大额业务时被各种“阻挠”,尤其是取钱的时候很难取出来。
那么,《办法》实施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一起来看看。
出台背景
此次《办法》的出台主要是为了完善反洗钱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击一些洗钱行为以及违法犯罪活动。
现金洗钱过往是监管较为薄弱的环节,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现金的匿名性和不可追踪的特点来进行洗钱、贪污行贿等违法行为。而这次规定存取款5万元以上要求核实身份、登记来源,是对洗钱行为的重拳打击,形象点来说就是“堵缺口”了。
实际上,针对大额现金的管理也不是突然就开始的。早在2020年的时候,央行就已发文,陆续在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市试点开展大额现金管理工作,试点期为2年。在试点地,存取现金在限额之上的,就需要在办理业务时进行登记。而本次的《办法》,就是从试点迈向全面实施的一步。
有何影响?
对于新规的实施,大家最关注的就是,这个规定对我们之后存取款会有什么影响?
其实大家不用恐慌,新规针对的是现金存取,不影响电子转账汇款,这对目前大多数人来说,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不信你回想一下,这几年,你有几次用到5万以上现金的时候?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都开始使用线上支付,平时网银或电子银行基本能满足大众的日常需求了。
有些人可能会想说,那我想取大额现金,能不能用ATM机操作呢?事实上ATM机设置也是有操作限额的,比如日限额2万元或5万元,当我们存取款现金超过ATM机的限额时,还是需要通过人工柜台操作。
其实,就算是存取款额度超过限额,办理的手续也只是比之前复杂了点,并没有“层层关卡”这么夸张。只要我们的资金来源是规范的、合法合理,比如我们日常的收入、工资等,存取款时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可以说基本是没有什么影响哦。
以上就是对本期问题的回答,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股票作手回忆录》1本。
↓ 点击下图去提问 ↓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小刘老师,我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