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头”热情高涨,这些看点不容错过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帆帆,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说到最近市场的主角,那必然少不了“中字头”板块,截至3月8日,“中字头”股票指数(885741)今年以来已上涨17.85%,上周更是连续大涨3天,引起基民朋友们的关注。
自去年底以来,央企改革便成了市场热门的话题。这一概念为何热度高涨,有哪些看点,投资价值如何?今天的节目,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央企国企,价值洼地?
我们都知道,央企国企是我国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A股中的上市央国企,基本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行列,例如煤炭、石油、电力、军工、通讯、银行等等。
这些央国企以各行业巨头为主,整体上具有市值大、估值低、高分红、盈利相对稳定等画像特征。
根据兴业证券分析,截至今年2月28日,央企的流通市值合计19.9万亿元,占A股整体流通市值的比重高达23.4%,接近整体A股市值的四分之一。
从估值方面看,万得央企大盘指数的市盈率为9.99倍,明显低于全部A股的17.99倍。
另外从股权风险溢价方面看,万得央企大盘指数股权风险溢价处于2010年以来的85.1%分位。
PS:股权风险溢价是我们用于衡量市场性价比的重要指标,当这个指标处于较高位置时,往往对应市场此时的投资性价比较高。
盈利水平方面,由于上市公司2022年的年报还未披露完毕,咱们先看下去年三季报的情况。根据中泰证券数据,截至2022年9月30日,全市场国企类上市公司利润占比达到市场总体的70%。
此外,据招商证券统计,近10年来,央企股息率长期高于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股息率。2020年6月以来,万得全A央企指数股息率总体保持在2%水平线上。股息率具备优势,就更容易抵御风险。
可以看到,优质的央国企当前被持续低估,因此在去年“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出后,这些企业在估值、盈利、股息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走出了前期的沉寂,或许这也是资金觉得“真香”的原因了。
政策看点,细数投资思路
央企改革站上风口,当然少不了政策的支持。去年底开始,管理层就央企国企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下面咱们简单来捋捋时间线:
2022年11月21日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界论坛年会上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资本市场开始初步讨论央企国企的估值重估。
2023年1月5日
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确认国有企业经营考核指标。相较于2022年,新的考核指标对盈利能力、价值实现能力的考核更加重视。
2023年1月12日
国资委继续提出要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明确了央企国企的重点产业领域。
包括,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力度;加大能源资源、粮食供应保障、战略性物资储备等领域布局力度;推动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2023年3月3日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央国企将更多价值实现因素纳入了央国企考核体系。
2023年3月5日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国企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要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这一套改革的政策组合拳,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决心。
平安证券也分析,从最新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国企改革是高质量逻辑发展的重要主线之一。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政策高度大幅抬升,央国企估值有望打开更大政策空间,特别是科技、制造与能源矿产的领域。
总的来说,在政策暖风频吹的大背景下,对于央企改革主题感兴趣的小伙伴,近期不妨加大关注。而在具体的投资思路上,我们也可以参考券商们的观点:
广发证券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主要沿着央国企、科创、ESG、港股等四条思路重塑估值体系:
• 思路一是央国企估值重塑,关注改革与转型下的成长型央企;
• 思路二是科创估值重塑,关注细分优质低估产业、“专精特新”标签企业;
• 思路三是纳入ESG估值因子,关注高ESG评级企业;
• 思路四是港股估值重塑,关注港股高股息国央企。
国泰君安证券
国企改革和央国企价值重估明显提速,关注低估值、存在资产注入预期、效率提升空间大的领域,建议关注军工、建筑。
好了,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战胜华尔街》1本。
↓ 点击下图去提问 ↓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帆帆,我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