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 | 客服热线:9510 5828

投教音频

你的投资决策,也被“锚定效应”套路了吗?

日期:2023-11-10
0:00
0:00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我是今天节目的新主播——向上学长,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节目的开头,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1. 如果市场位置正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行情趋势正在回暖,你是会趁机加仓投入,还是会赎回产品退出市场?

2. 当前A股从大盘位置来看,正处于3000点附近,而近期市场有所回暖,在当下这个时点,加仓投入和赎回产品,你又会如何选择?

这两道问题的答案,大家的选择是否是一致的呢?

学长问了几位朋友,有的人两道题都选择了加仓,但也有的人选了不一样的答案:第一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仓,到第二题时却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了赎回产品

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题面加入了市场点位映射现实之后,大家的决策就改变了呢?

事实上,投资的行为决策会受个人心理因素影响发生变化,有的朋友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很可能是受到了一种心理现象的影响,它就是“锚定效应”

什么是“锚定效应” ?

锚定效应,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习惯于以某一印象、某一信息作为决策参考依据,即使参考的依据可能跟决策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种认知就像海底的“锚”,将人们的思维固定住,而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忽略其他的重要因素,造成决策偏差

咱们先举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大家理解,比如,最近双十一购物节,大家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当看到某件衣服原价299元,折后199元,是不是会觉得优惠挺大,有购买冲动?但如果同一件衣服原价就是199元,购买欲望可能就没那么高了。

产生这种心理,就是因为大家被“299的原价锚定了,无意识中会将购买价和原价进行比较,故而有占了便宜的错觉。

再举个例子,平常我们开通音乐会员、视频会员时,会发现平台总将连续包月单月会员一并展示,在锚定效应下,大家就会觉得连续包月价格很实惠,由此提升了下单概率。

可见,锚定效应会在无意识中影响咱们的消费行为。同样的道理,锚定效应在投资中,对人们决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回到节目开头给出的选择题,虽然当前A股处于3000点附近,不少市场分析都认为,这个位置叠加指标回暖的现状,可以不用那么悲观,但仍有些投资者不敢买,想赎回,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大家被今年的市场表现锚定

5月份以来,市场呈现震荡向下的趋势,人们内心煎熬,对市场的预期也在不断降低,特别是熬到10月份,大盘一度下探3000点以下,跌破重要的心理支撑位,市场情绪低落,不少人内心的已经去到了2900点甚至更低。

长期低迷的市场会让我们形成思维惯性,做出的判断或多或少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市场总在下跌”印象的影响。

因此,当这两周重返3000点上方,有些人心中就会有顾虑,已经涨了两周了,市场说不定会回调”“好不容易回了点本,要不要见好就收卖一些,最终,便做出了赎回退场的决定。

怎么克服投资中的“锚定效应”?

投资中,内心的“锚”时常会影响最终决策。牛市时被高点位所锚定,认为市场可能还会涨,就容易在高位入场;熊市时被低点位所锚定,对市场过于悲观,一来容易在低位割肉,二来也容易错过布局的时机。

那么,要怎么克服锚定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最重要的一点,投资不能单纯“凭感觉”,要全面地分析和评估,避免依赖单一的信息来源或是内心的第一直觉做出投资决策。

我们需要更多地围绕数据统计、宏观经济现状、政策环境、行业基本面等客观现实寻求决策支撑

此外,也要多汲取、多学习,提升个人对市场和投资品的认知,避免片面的观点影响决策判断。

比如前文中提及,虽然前期市场低迷,让很多人觉得熬不下去,但我们复盘历史数据,过去在3000点配置权益类资产的胜率,长期来看还是比较高的

另外,宏观经济方面,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环比二季度回升向好;政策上,近期中央汇金入市开启新一轮增持,万亿国债用于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强国”……总体来看,一系列积极信号正在不断涌现

这样看,大家是不是就不太悲观了呢?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从某种角度来说,内心有锚定的目标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上一期,大顺给大家分享了“优质资产的价格趋势会向上”“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投资道理。制定好自己的投资纪律,并作为自己“投资的锚”,严格遵循既定的计划和节奏,不因市场波动而乱了阵脚,不因舆论的导向而随波逐流。心中有信仰,方能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投资哲学

最后,愿大家心中“投资的锚”,能够化为陪伴各位度过市场低谷时的力量。

以上就是本期要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

↓ 点击下图去提问

提问插图.png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向上学长,我们下期再会。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返回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