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里买基金,一定牢记这4点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向上学长,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开年短短2个月,权益市场就经历了大幅的波动起伏。2月份A股一度下探至2600点,但随后迎来8连阳反弹回升至3000点附近。许多小伙伴的情绪也被点燃了,从起初的极度悲观转变成饱含希望。
学长在和客户的交流过程中,发现现在也有不少前期空仓或是资金都转进债基里的朋友,开始考虑重新把钱投入权益市场中了。
但新一轮投资,怎样才能做得比上一轮更好?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在权益投资过程中,我们要牢记怎样的“智”呢?今天,学长打算跟大家聊聊这里面的几点经验总结。
设立买与卖的标准,并纪律性执行
从事后角度复盘,我们常会有一种“投资很简单”的错觉,仿佛只要抓住了一个行情波段,在低位布局,然后高位卖出,就能轻松赚钱。
但这种想法,更多是事后的马后炮。在实际投资中,我们一方面难以预测市场将要下跌还是上涨,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做到“低买高卖”其实并不简单。
人们总希望抄底,但真的面临“底部”时,因市场情绪非常悲观,大家也会不自觉地被悲观情绪所感染,反而不敢“低买”入场;而当市场上涨至阶段高位,本应“高卖”了结收益,但许多人因不舍得止盈,或是贪婪情绪作祟,反而出现“越高越买”的情况。
“低买高卖”知易行难,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学长的经验是,给自己设计一套买入和卖出的标准,例如涨了多少就赎回(止盈线)、亏了多少也要赎回(止损线)、下跌多少就补仓(加仓线)等等,并严格按纪律执行。必要时,还可利用“止盈定投”“约定交易”等功能,通过外力帮我们实现“逆人性”的操作。
长期投资≠一直不动
提起基金投资,我们经常会听到“长期投资”的说法,但很多人误将其等同于“长期持有,一直不动”。
学长跟一些小伙伴交流后发现,其实很多人在2019至2021年中曾经是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的,甚至还有过短时间内翻倍的经历,但他们误解了长期投资的含义,以为每年都能轻松复刻当初的收益,不舍得赎回产品,结果后续就遇上了近两年的低迷行情,收益大幅回吐,有些人的账户甚至盈利变浮亏。
其实,“长期投资”的含义更多在于,通过长期的投入,配合适当的止盈和加仓,以提升投资正收益的概率。而“长期持有不动”,对于入场时点要求非常高,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赚钱,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合理安排投资资金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建议满仓投资。“不空仓也不满仓”,手中始终留有部分现金,合理地安排投资资金,是咱们节目一直以来提倡的投资原则。毕竟,市场的波动无法准确预测,如果出现市场下跌,却没有子弹可供加仓,那就太被动了。
另外,资金的“合理使用”,除了指对仓位的控制,也指对生活的影响。
有不少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过度地投入资金,甚至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不惜借钱投资,当发生亏损时,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因此,用来做权益投资的钱,我们建议使用几年内用不上的闲钱,千万不要舍本逐末,让投资打乱了生活的节奏。
注重资产配置的效应
在配置自己的资产时,不少投资者仅偏好某一类资产,比如单纯买权益产品,而忽略了其他大类资产的配置。
诚然,权益投资是具备高额回报的属性,有可能带来可观的收益,但高额回报往往也意味着高波动和高风险。
注重大类资产配置,适时调整账户中权益资产以及债券资产的比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平滑波动,提升账户的稳定性。
同时,权益资产的布局也应注重多元化,如投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主题乃至海内外不同的市场,从而起到分散风险、捕捉多元化机会的作用。
以上就是本期要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听众朋友们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人类仰望星空时》1本。
↓ 点击下图去提问 ↓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向上学长,我们下期再会。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