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六六首席,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今年2月至今,A股虽有震荡,但整体上还是走出了一波回暖行情。而债券市场,在上半年也一度凭借亮眼的表现吸引了大量关注。于是有些朋友便问了,有没有一种投资方式,能够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又兼顾二者机会,做到稳中有进呢?
对此,大家或许可以关注一类基金:二级债基。
什么是二级债基?谁适合投资二级债基?在实际选基过程中该如何选择?本期节目,六六将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二级债基是债券基金的分支之一,之所以叫二级债基,是因为它与纯债基金不同,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小幅参与股票等权益资产的投资,权益上限一般是基金资产的20%。
因为在产品设计上,二级债基能同时投资股票及债券,所以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满足投资者“攻守兼备”的期待。
从风险收益特征来说,二级债基“多债券+少权益”的组合搭配,使得它的预期风险和收益介于纯债基金和混合基金之间。
相比于偏债混合或是偏股混合基金,它的表现可能会更稳健;而相比起纯债基金,它的波动可能会高一点,当然,如果拉长投资周期,收益弹性也可能更好。
基于上述基金特点,适合投资二级债基的人群范围其实非常广。六六简单总结了几类,给大家参考:
当股市行情较好时,二级债基有机会通过股票投资进一步增厚收益,所以比较适合那些在追求稳健投资的同时,又希望参与股市上涨的朋友。
有些朋友希望通过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来分散风险、降低账户波动,对此,可以考虑配置一定比例的二级债基,作为稳健型资产的那部分。
从历史数据看,截至一季度末,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可用来代表二级债基)近10年的收益率达到75.62%,年化收益率为5.67%。
图1: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
及中证全债指数近10年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4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代码为885007.WI,中证全债指数代码为H11001.CSI。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也不代表相关基金的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可以说,二级债基比较适合作为中长期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如果大家有中长期投资的需求,希望这笔投资波动可控且有适度增长,不妨关注这一品种。
在具体选基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角度来综合考虑:
选基第一步,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以及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我们要想清楚自己打算取得怎样的收益,又能否承受相应收益水平可能带来的波动。
不同的二级债基在投资策略上各有特色,根据产品配置偏好,一般可将其分为稳健型、平衡型和积极型3类。
稳健型二级债基:以利率债、信用债为主要配置,权益仓位通常控制在5%~10%,同时可以配置少量可转债,注重回撤控制。
平衡型二级债基:权益仓位一般在15%左右,相较于稳健型,可转债的仓位可能会更高一些。
积极型二级债基:权益仓位较高,通常接近20%,也时常会通过提高可转债的仓位来进一步增加产品的股性。
我们在投资之前,最好事先通过基金合同等材料了解这些差异,以便选择符合自己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
除了关注投资策略,我们还需要权衡是投资新发的基金还是已经发行的老基金。
对于老基金来说,它们已经根据自身的投资策略和市场环境配置了相应的资产。对市场有把握的时候,选择老基金能及时跟上市场的趋势。另外,老基金可参考的历史信息更多,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基金特征。
相比之下,新发产品则具有逐步建仓的特点。遇上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拿不准后市表现时,买新发基金相当于跟着基金经理边买边看,基金本身也能更灵活地调整投资策略和持仓结构。
新老基金的选择,涉及到投资时机、持仓状况以及市场适应性等多方面的考虑,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具体需求来决定。
以上就是本期六六要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人类仰望星空时》1本。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六六首席,我们下期再会。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