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 | 客服热线:9510 5828

投教音频

长期持有,长期是多“长”?来聊聊基金投资的期限

日期:2023-05-08
0:00
0:00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帆帆,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我们先来看本期客户的问题。

本期提问

怎样的投资回报期才是合适的?静待花开,到底是多久?

要说适合基金投资的方法,长期持有算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很多理财机构和大V们都强调过,坚持长期持有,静待花开,能有更大概率获得收益。

但正如上述这位客户提问所言,所谓的“静待花开”,究竟要“待”多久?帆帆就遇到一些客户,说自己的基金已经持有一两年了还是亏损状态。“长期持有”的“长”,是13年,还是510年?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长期持有,多久算长期?

“长期持有”属于非常宽泛的概念,事实上,不同类型的基金和不同的持有时长,对应的投资回报也是有所差异的。我们可以通过回测历史数据来看具体的情况。

我们以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总指数(885012.WI)和万得债券型基金指数(885005.WI)为测算对象,分别计算过去15年任意时点买入这两大类基金并持有的收益率,同时统计多长时间能达到设定目标收益率。

Ps:普通股票型基金总指数作为高波动的权益类基金代表,债券型基金指数作为相对平稳的债券类基金代表。

1. 股票型基金的表现和结论

从历史数据来看,正收益概率跟持有时长呈正比

根据测算结果显示,对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来说,持有时间越长,正收益概率越高。持有8年以上的时间,正收益的概率甚至达到100%


持有4年左右,有更大概率获得10%的年化收益率

以目标获得年化10%的收益为例,我们来看看不同持有时长下实现目标的概率。


由上图可以看到,获得10%年化回报的概率并没有随着持有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呈现的是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浪型关系。

整体来看,持有4年的时间,实现年化10%回报的概率是相对较高的,达到47%。大家可以将这一时长作为长期持有的参考期限。

眼尖的朋友可能也发现了,持有6个月获得10%年化回报的概率也有47%,那为什么要参考“4这一期限呢?

因为,结合上面两张图来看,持有6个月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仅为58%,而持有4年的正收益概率为85%,相比之下,后者的盈利概率更高,投资体验会更好。

2. 债券型基金的表现和结论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投向债券型基金,这类产品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从历史数据来看,正收益概率跟持有时长呈正比

持有时间越长,正收益概率越高,这一历史结论在债券基金中也同样存在。


持有9年获得年化5%收益率的概率最高

如果目标是拿到超5%的年化回报,在此测算中,持有债基7-10年,实现目标的概率都超过90%,其中持有9年的概率最高,达到98%


小结

① 总的来说,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持有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概率越高,这一历史结论适用于股票型与债券型基金。

② 股票型基金想获得年化10%的回报,持有4实现目标的概率更高;债券基金想获得年化5%的回报,持有7-10实现的概率更高。

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测算以基金指数作为对象,如果具体到某只基金,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同时,如果调整测算区间,具体测算结果也可能有差别。所以大家可以参考以上结论,但不要照搬使用

长期持有,有哪些注意事项?

通过历史数据,我们看到了长期持有的价值,但进行一笔长达几年的投资,有些操作细节仍需留意。

1. 做好投资时长的心理预期,以闲钱投资

根据上文的回测数据,股票型基金持有约4-5年的时间,或许是比较合理的投资期限。

因此,建议大家使用几年内暂时用不上的闲钱来投资。如果目前已经持有了一段时间但仍然亏损,也可以更耐心一点,等待下一轮牛市周期的到来。

2. 长期持有不管不顾

长期投资并不代表买了基金后就放任不管,等到了时间再去取出。根据基金的收益情况适度地止盈或者追加,和长期持有并不矛盾。

建议大家在投资基金之前,就设定好心理预期的止盈和止损线。如果持有的基金已经达到止盈目标,可以考虑分批落袋为安;如果基金出现亏损,则可以在评估过后,选择止损卖出,或是追加补仓,降低成本以提升后续盈利弹性。

好了,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战胜华尔街》1本。

↓ 点击下图去提问

提问插图.png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帆帆,我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返回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