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 | 客服热线:9510 5828

投资进化论

对于苦恼于近期波动的你,这里或许有个新思路

日期:2022-02-24
0:00
0:00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小刘老师,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先来看本期客户的问题:

本期提问

现在这种市场,还有什么基金适合买?

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小刘老师猜测是对近期的市场非常头疼了。确实,截至218日,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总指数-7.59%,混合型基金总指数-6.97%,权益类产品的波动整体还是比较大的。

其实面对波动加大的行情,小刘老师一般都会先建议大家:做好资产配置,不要盲目操作

讲到资产配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可能大多数人的难点还是在于,道理都懂,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毕竟,突破9000只的公募基金数量给普通人选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再者,市场快速的轮动、短期剧烈的波动,也很容易让经验不足的投资者茫然无措。

这种情况下,或许一种值得考虑的新选择是:FOF基金

FOF是基金中的基金,一般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其他公募基金产品。我们买入一只FOF基金,就相当于同时持有了多只基金,而且是由基金经理帮我们优选其他基金产品,并进行合理配置。也就是说,投资FOF基金,是一种解决选基难配置难问题的不错方案

 

FOF基金有什么优势?

国内的首批FOF成立于2017年,经过这两年的发展,FOF基金的规模和种类有了比较大的增长。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1231日,FOF累计规模超2200亿元,规模较2020年增加超1300亿元。

从整个公募基金规模来看,FOF占比虽然还不是很大,但增速越来越高,其中一个原因也在FOF基金整体在回撤控制上做得比较出色,且综合收益和风险来考虑,有更为不错的性价比

如果我们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单一权益类的代表,我们不妨来看一下FOF基金和沪深300的比较数据:

FOF基金过去3年多的历史数据显示,FOF基金指数自基日(2018/2/22)至2021年底,区间最大回撤-6.69%,远小于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回撤-28.17%;而同期FOF基金指数的涨幅38.63%,高于沪深300指数的涨幅24.54%

温馨提示:FOF基金指数反映的是FOF基金的整体情况,具体到每个产品,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大家在挑选基金时还是应该多维度比较。

插图1_副本.jpg

FOF基金基于资产配置理论运作,一般会配置不同风格类型的产品,做好均衡配置,避免单一风格的押注,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基金经理通过遴选优秀的基金,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组合配置,提升投资体验。

此外,当前FOF基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有一定的持有期,这种规则的限制可以帮助投资者更为长期地持有,避免短期的冲动,追涨杀跌。

 

如何选择适合的FOF

目前市场上FOF基金也有200多只了,如果想选择适合自己的FOF产品,大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 1. 产品的权益仓位

不同类型的FOF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各有不同,风险等级自然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如果能承受一定波动、目的是追求更高的收益,可以考虑偏股型FOF;如果不希望有太大波动,则可以考虑偏债型FOF或者是一些养老目标型FOF,养老FOF一般更注重稳健投资。

  • 2. 资金使用时长

要是想投资设有持有期的FOF基金,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资金使用时长进行安排。这些FOF基金持有期限制一般为3-36个月,持有期内不能赎回,所以要考虑资金流动性的问题。

 

以上就是对本期问题的回答,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股票作手回忆录》1本。↓ 扫码提问题

提问插图.png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小刘老师,我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返回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