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 | 客服热线:9510 5828

投资进化论

“当初买来玩的10块钱基金,涨得却最好”

日期:2022-08-12
0:00
0:00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大顺,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最近大顺看到了这样一个段子,有基民把自己过往关注过的基金盘点了一遍,总结出一个经验,涨得比较好的基金基本是以下3个类型:

刚卖掉的基金

关注了很久但依然没下单的基金

虽然下单了但只买了10块钱的基金

看完这个段子,大顺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膝盖中了一箭,再分享给朋友们,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太真实了,尤其是最后一点,说的不就是我吗?

巧的是,昨天有位客户跟大顺交流时也说,自己几年前买了某只基金,最近梳理账户时一看,才发现当初试水买来玩的这10块钱,持仓收益率却是整个账户中最高的,达到194.7%,于是很后悔当初没有多买点,现在感觉错过了一个亿。

插图_副本.png

看来,“10元观察仓表现反而最好这种现象,还真不是个案。

怪事不怪,背后的“偶然”与“必然”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怪现象呢?

当我们剥离自嘲与调侃,仔细去分析,大顺认为,所谓“怪事”其实也不怪,这种情况有其偶然性,但同样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体现在,我们少量试水买入的某只基金,可能本身就是一只不错的基金,或者刚好也踩中了短期的风口,吃到了市场的红利。

不过,这种偶然性可能更多的还是运气成分,今天大顺想重点讲讲的是必然性。

必然性则体现在,我们的投资心态、投资纪律和持有时间等因素形成了正向的合力,从而带来了比较好的投资体验

怎么理解以上这些因素的正向效果呢?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

首先,当投入的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例如就投了10块或者小几百块试水时,一般人都会有种就算全亏完了,影响也不大的心理,投资心态就会比较稳定,相应地也会降低对产品涨跌的关注

其次,当我们对短期涨跌不太看重时,投资就会相对有纪律。你想想,市场跌了不恐慌,涨了也淡定,心态一稳,就更容易掌控自己的投资节奏,有利于减少短期不必要的操作、降低交易频率。

最后,在交易不频繁的情况下,我们持有一只基金的时间就会自然地拉长,也给予了基金更充分的时间去追求收益积累。持有期的积淀,更有利于人们收获时间的玫瑰。这其实跟我们常听到的那句话,“时间会偷偷奖励遗忘账户的人”,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些可复制的经验,总结一下:

1. 控制仓位,合适的仓位更容易拿得住。

2. 保持心态,良好的投资心态有利于投资节奏的掌控。

3. 长期持有,充足的时间更有利于收益的积累。

想加大投入,该怎么办?

当我们发现“10元观察仓表现出色时,肯定也会有朋友心动想加仓了。

那么,后续是否应该加大投入?对此,大顺有以下几点建议:

1.多方面考察基金

综合分析该基金是否值得长期持有,比如,综合考察长期业绩是否突出、基金经理的风格是否稳定、投资方向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波动幅度是否在个人可承受范围内等等。

确认了以上问题的答案之后,再考虑是否加大投入,会稳妥得多。

2. 延续闭眼模式

如果确认了要加大投入金额,建议大家还是要尽力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加大投入后,人们不自觉就会增加对产品的关注,天天看净值、查涨跌。但这种关注带来的往往不是更高的收益,而是更多的痛苦。

此时不妨试试继续开启“闭眼”模式,减少对短期表现的关注,这样有利于良好心态的保持,也能给予产品更充分的时间去积累收益。

3. 考虑定投入场

可以考虑借助定投等工具,帮助我们有技巧地加大投入金额。定投,以及智能定投,能通过“低位多投、高位少投”的方式,平摊持仓成本,有利于持仓的安全边际的提升。尤其遇上波动较大的市场,定投是一种比较不错加仓方式。

以上就是本期大顺要分享的全部内容,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战胜华尔街》1本。

↓ 点击下图去提问

提问插图.png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大顺,我们下期再会。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返回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