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净值与估值不一致?这真不是“偷吃”!
有不少投资者在买入基金后,都爱去看基金的估值,估算一下当天是涨是跌。现在大部分的基金公司官方平台和第三方机构,都有针对部分权益类基金提供盘中净值估算的服务。
但大家会发现,基金的估值与最终公布的净值往往是有点偏差的,偶尔偏差大了,还可能会出现估值涨了3个点,但最后数据出来只涨了2个点的情况。
基金估值≠基金净值
有人就问,估值和净值为什么不一致,是不是基金公司的净值计算出了问题?一些脑洞大开的朋友,还会怀疑是不是基金公司把钱克扣下来了。
这就真的是大家想多了!
基金净值是根据基金的实际持仓和股票、债券等资产的收盘价计算的,由基金公司、托管银行双方同时独立计算,要数据核对一致后才能对外发布。
基金公司、托管银行对基金净值准确性负责,并受监管部门监督。假如基金资产没有正当运用或者净值准确性出了问题,托管银行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要求基金公司复核,帮投资者把好关。
那为什么会出现基金估值和净值不一致的情况呢?这就要从基金净值估算的逻辑来分析了。
基金估值,顾名思义,就是对基金净值的估算。
一般情况下,估值平台会根据基金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定期报告的内容,去提取估值所需要的信息,像是基金配置的行业、前十大重仓个股/债券、具体的比例等等,再使用一定的算法对基金进行估值。
因为基金估值只是根据报告信息和算法得出来的估算数据,所以它会存在以下的一些不足:
01 片面性
因为估值参考持仓信息来自于基金的定期报告,但是季报并不是把基金买了哪些股票和债券都全部列出来的,它只是列出了前十大重仓的证券,信息的依据不够齐全,自然就没有办法得出完全精准无误的估值了。
02 时滞性
按规定,基金季度报告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公布,半年报在上半年结束之日起60日内公布,年报则是每年结束之日起90日内公布,时间都相对滞后。
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基金经理最新持仓数据”,实际上已经至少滞后大半个月了。
从上期季报到当期季报的发布期间,基金经理大概率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仓换股,而基金估值使用的是旧数据,可想而知这中间肯定会有出入。
03 差异性
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不同平台的基金估值是不太一样的,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性。背后的原因是平台会采用一些模型和算法,根据基金过去的净值表现尽可能还原基金的真实持仓情况,而各个平台采用的模型不一样,所以估值数据也会存在差距。
其实基金的估值只是给投资者一个净值的参考,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净值。我们应该意识到它存在误差的可能,理性地去看待。在投资中,实际涨跌幅还是要以最终公布的基金净值为准。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