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发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 | 客服热线:9510 5828

授渔馆 | 越生动越可信?亲历大跌后总结的教训一定正确吗?

日期:2024-01-26

如果要给一台超薄笔记本做广告,表达“薄”这一亮点,你会怎么写?

仅仅说“很薄”“超薄”会显得笼统,消费者仍然心存疑问:“到底有多薄?”

生动效应:只是听起来更可信

比一枚硬币还要薄——这是现实中某笔记本电脑的广告语,曾经广泛流传。它用生动形象的对比,让消费者的脑海中形成画面,切实体会到“薄”的亮点。

但是,生动形象的表述只是让人感觉更可信,并不能在客观上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让我们再次回到这句广告语:比一枚硬币还要薄。许多人会凭直觉认为,“一枚硬币”应该指的是硬币的厚度,但实际上,商家指的却是硬币立起来的高度。

可见,生动的另一面可能是误导。现实中,许多财经媒体常有绘声绘色的预测,我们一定要注意甄别,理性判断,不能仅以信息的生动程度来决定是否采信。

不偏信故事,多讲求实据

比简短的广告语更生动的是完整的故事。同样地,生动的故事也可能只是显得可信,实际上在误导你。

例如,在新能源车发展的时代,我们不时听到“车辆失灵”的新闻事件。即使专业的统计数据得出车辆安全可靠的结论,即使鉴定结果认定并非“车辆问题”,仍然不能完全恢复一些消费者的信任。

因为人们更容易被生动的信息所影响,而不是抽象的统计数据。劲爆的负面新闻更加生动形象,往往会让许多人误认为其更加可信。

这一点在投资中也时常出现。不少投资者乐于听故事,乐于跟踪经济、金融领域的“八卦”,但对严谨的研究报告、数据分析置之不理。

实际上,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往往能纠正直觉上的偏差,我们要做到不偏信故事,多讲求实据。

大跌之后,该恐惧还是乐观?

比听到的故事更生动的是切身体验。听再多的游泳科普,也不及亲自下水一回。可是,切身体验就一定可靠吗?

其实未必,我们仍然可能从切身体验中得出错误的结论,继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例如,有研究表明,地震中的幸存者更愿意在震后立即购买地震保险。他们有过生命受到威胁的体验,感受到的风险更加生动和突出,所以和其他人比起来,他们更愿意买保险来保护自己。

这一选择虽然基于真实经验,但却违背科学。地理学家告诉我们,发生地震的风险会在一场大地震之后迅速降低。所以,相应地,地震保险的效用也会随之迅速降低。

与此类似的是股市的下跌。不少遭遇过大跌的投资者,以后凡是再次遇到下跌,都选择“割肉止损”来避免更大的损失。

但实际上,下跌的过程也可能是风险出清的过程。我们不能仅以过往的经验线性外推,而是要理性判断概率与赔率。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返回本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