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局1个月,高股息策略逆市走红,5分钟搞懂它
投资有门道,理财没烦恼。大家好,我是大顺,欢迎收听今天的《广发投资进化论》。
2024年开局1个月,市场还是那样“磨人”。但弱市当中,高股息策略却“突出重围”,吸引了许多投资者朋友的关注。
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红利指数、红利低波指数、中证红利指数今年以来分别上涨了5.90%、6.02%和3.95%,表现好于同期的A股主流指数。
A股主要指数2024年以来涨跌幅
(单位:%)
数据来源:同花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29日。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投资须谨慎
有人问,“高股息策略”是个什么策略?怎么就能走出独立的行情?它以前也有这么好的表现吗?今天的节目,大顺就和大家一起来找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高股息策略是什么?
“高股息”中的“股息”,是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的一种方式,通常以每股派息的形式支付给股东。
股息率=每股股息÷当前股价
股息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票的投资价值。一般来说,股息率越高,表明股票的分红能力越强,这可能是该公司盈利能力强且愿意向股东返还利润的一个信号。
高股息策略,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选择具有相对较高的股息收益的股票进行投资,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回报。一般来说,高股息标的多分布于周期、金融、消费等行业。
因为高股息是建立在公司稳定高分红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国内高股息策略也被称为“红利策略”。这种策略是在市场整体环境较弱时采取的一种防守策略,在下行和震荡的市场中,防御属性会比较明显。
高股息策略走红,怎么看?
在了解了策略的原理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该怎么看待它的配置价值?
广发证券财富管理部认为,支撑看好红利策略的投资逻辑主要有3个:
1. 政策加强分红监管引导,在中特估、土地财政转型背景下,以央国企为首的上市公司仍将持续提升分红回报水平。
2. 在低利率环境下,高分红资产仍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3.“投资端”改革引导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仍可能青睐配置高股息策略。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从账户配置的角度来看,高股息策略也有它的价值所在。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把高股息标的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投资资产结合起来,增强账户防御属性。
在以景气投资、趋势投资来博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日渐加大的情况下,高股息策略聚焦的行业的盈利情况通常较为稳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组合的防御能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股息策略在投资过程中,追求获得相对稳定的股息收益,以及享受股息再投资带来的复利效应,可能更适合关注长期回报而不是短期股价波动的价值投资者。
高股息策略的历史表现如何?
从历史数据上看,高股息策略的长期成绩表现还是不错的。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29日这个区间,红利指数、红利低波指数和证红利指数的区间涨幅分别为76.22%、117.10%和127.22%,年化收益率在5%至8%左右,年化波动率均为20%左右。
红利宽基指数过去10年的表现
数据来源:同花顺,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29日。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投资须谨慎
当然,高股息策略也有表现落后于市场的时候。这种策略在市场震荡或单边下行的区间里往往表现更好,防御性较强,但在牛市中进攻性就一般了。
举个例子,在2019年至2021年2月的结构性牛市中,投资者整体的风险偏好较高,核心资产、成长股等进攻性资产是主要的投资方向,而同一时间,高股息策略的表现远远落后于主流指数。
2019年至2021年2月红利宽基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同花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1日。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投资须谨慎
今天大顺为大家介绍了高股息策略的概念、价值与历史表现,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综合考虑其优势和不足,看看这类策略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需求哦。
好了,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听众朋友们还有什么投资困惑,可以在下方文字版中点击图片入口,向我们提问。被选中问题的朋友,还可以获得精装理财书籍《人类仰望星空时》1本。
↓ 点击下图去提问 ↓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给家人朋友。我是大顺,我们下期再会。
《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